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琳琅C2020-02-03 00:17:45

廣西壯族二月二習俗

趕歌圩 鄧龍屯壯族歌圩節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每年二月初二,遠近群眾彙集於此,舉行一年一度的壯族歌圩節,賽唱壯族山歌。他們以歌傳情,以歌會友,節目精彩紛呈,吸引四鄰八方眾多群眾到場觀看,熱鬧非凡。

看鬥牛

上林縣木山鄉廟會形成於清朝初期,由附近的村民自發組織。廟會上,人們可以興味盎然地觀看鬥牛、鬥雞、山歌對唱、獅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賽等多種傳統民間活動。還可品嚐各種美食小吃,欣賞民俗節目演出。

逛廟會

農曆二月初二,當地舉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廟會,祭社遊行、舞龍舞獅、賞花燈、唱大戲等活動相繼上演。村民則殺雞宰鴨、擺酒設宴招待親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諧安康、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土地節

桂東地區客家人稱“二月二”為土地節,客家人居住的村邊都修建有土地廟。每年農曆二月二這天,他們備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帶上香火蠟燭、紙錢等到村邊土地廟祭供,場面肅穆,以求土地神庇護,得以安居樂業(王建同:《廣西客家研究綜論》第一輯)。

飲社酒(治聾酒)。傳說社日酒可以治耳聾,因此人們稱社日酒為治聾酒。宋代陸游《社日》詩:“幼學已忘那用忌,微聾自樂不須醫。”又作注曰:“古謂社酒治聾。”清光緒《通州直隸州志》載:“春分後戊日,村之民賽土神,置酒聚飲,曰:‘酒治聾。’”此外,在廣西也有此俗記載。民國《來賓縣誌》載:“蓋古者社日飲治聾酒,因以是恐村婦之溺愛耳。”民國《榴江縣誌》也載有春秋“社日”飲治聾酒的習俗。

廣西賀州客家人在土地節做餈粑吃,並且要放棠梨葉,傳說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接社。即孃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兒歸寧。早在宋代,婦女在社日一般不參加祭社活動,而出現婦女於是日“歸寧”的習俗。民國廣西《桂平縣誌》《全縣誌》都載有此俗。

搶花炮

搶花炮的“花炮”是鐵製圓環,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然後置於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鐵炮,內裝火藥,燃放後即把花炮衝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時參加者均可奮勇爭奪。按民間傳統,只燃放三炮。搶得頭炮者,則萬事吉祥如意。搶花炮是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也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歷經千百年的搶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閱讀與寫作委員會2020-02-03 09:29:27

提到“二月二”,人們在飲食上通常講究與“龍”掛鉤。北方地區這一天:麵條稱為“龍鬚”,餃子稱為“龍耳”、餛飩稱為“龍牙”,湯圓則稱為“龍眼”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王雙理2020-02-02 21:47:17

二月二日頭抬頭,萬物復甦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歲歲如意大豐收。因為”龍抬頭“,就意味著結束冬眠、萬物復甦、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也把二月二這天,作為了一個辭舊迎新、轉來好運的日子。那麼,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龍抬頭簡介

在廣西中北部壯族是一個隆重的節日,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八月二是龍收尾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遊樂園波哥2020-02-02 22:33:04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把酒呵呵2020-02-02 23:05:51

1⃣趕歌圩

鄧龍屯壯族歌圩節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每年二月初二,遠近群眾彙集於此,舉行一年一度的壯族歌圩節,賽唱壯族山歌。他們以歌傳情,以歌會友,節目精彩紛呈,吸引四鄰八方眾多群眾到場觀看,熱鬧非凡。

2⃣看鬥牛

上林縣木山鄉廟會形成於清朝初期,由附近的村民自發組織。廟會上,人們可以興味盎然地觀看鬥牛、鬥雞、山歌對唱、獅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賽等多種傳統民間活動。還可品嚐各種美食小吃,欣賞民俗節目演出。

3⃣逛廟會

農曆二月初二,當地舉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廟會,祭社遊行、舞龍舞獅、賞花燈、唱大戲等活動相繼上演。村民則殺雞宰鴨、擺酒設宴招待親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諧安康、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4⃣土地節

桂東地區客家人稱“二月二”為土地節,客家人居住的村邊都修建有土地廟。每年農曆二月二這天,他們備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帶上香火蠟燭、紙錢等到村邊土地廟祭供,場面肅穆,以求土地神庇護,得以安居樂業(王建同:《廣西客家研究綜論》第一輯)。

飲社酒(治聾酒)。傳說社日酒可以治耳聾,因此人們稱社日酒為治聾酒。宋代陸游《社日》詩:“幼學已忘那用忌,微聾自樂不須醫。”又作注曰:“古謂社酒治聾。”清光緒《通州直隸州志》載:“春分後戊日,村之民賽土神,置酒聚飲,曰:‘酒治聾。’”此外,在廣西也有此俗記載。民國《來賓縣誌》載:“蓋古者社日飲治聾酒,因以是恐村婦之溺愛耳。”民國《榴江縣誌》也載有春秋“社日”飲治聾酒的習俗。

廣西賀州客家人在土地節做餈粑吃,並且要放棠梨葉,傳說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5⃣接社。即孃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兒歸寧。早在宋代,婦女在社日一般不參加祭社活動,而出現婦女於是日“歸寧”的習俗。民國廣西《桂平縣誌》《全縣誌》都載有此俗。

6⃣搶花炮

搶花炮的“花炮”是鐵製圓環,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然後置於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鐵炮,內裝火藥,燃放後即把花炮衝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時參加者均可奮勇爭奪。按民間傳統,只燃放三炮。搶得頭炮者,則萬事吉祥如意。搶花炮是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也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歷經千百年的搶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著相22020-02-03 01:30:01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龍抬頭“,意味著結束冬眠、萬物生機盎然,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二,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 二月初二既是龍頭節也是“土地誕”,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廣西中北部:桂中、桂北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的傳統習俗,桂中北地區的壯族都流傳這一句“二月二,拜村社;龍抬頭,祈豐收;八月二,祭村堂;龍收尾,送龍歸”,二月二和八月二過法性質是一樣的。準備的節前,會預先制定採購小組作為慶典頭領,頭領採用分組輪流制,每小組5人組成。每當塊到節時候,被輪流到的“頭領”挨家挨戶收集資金和大米。節日那天“頭領“負責買菜、做飯等一切工作。”血腸“是龍抬頭和龍收尾不可缺少的祭品。”血腸“壯語叫”bong“有禾苗速長、五穀豐登的含義。做完祭拜儀式,每家每戶都有一個代表去村社吃集體餐。吃完集體餐,“頭領”負責給每位村民評價分配一段血腸和扣肉。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要穩要平要緩要進2020-02-03 16:25:54

二月二龍抬頭怎麼成了壯族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民族都有的吧,咱們漢族是肯定是有的。還記得小時候的兒歌,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戶戶炒黃豆。萬物復甦,狗熊撒歡,這是一個好季節。

壯族“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習俗?阿狼線上2020-02-04 14:26:37

桂中、桂北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的傳統習俗,桂中北地區的壯族都流傳這一句“二月二,拜村社;龍抬頭,祈豐收;八月二,祭村堂;龍收尾,送龍歸”,二月二和八月二過法性質是一樣的。準備的

節前,會預先制定採購小組作為慶典頭領,頭領採用分組輪流制,每小組5人組成。每當塊到節時候,被輪流到的“頭領”挨家挨戶收集資金和大米。節日那天“頭領“負責買菜、做飯等一切工作。”血腸“是龍抬頭和龍收尾不可缺少的祭品。”血腸“壯語叫”bong“有禾苗速長、五穀豐登的含義。做完祭拜儀式,每家每戶都有一個代表去村社吃集體餐。吃完集體餐,“頭領”負責給每位村民評價分配一段血腸和扣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