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後,陳玉成和李秀成共存的時間裡,兩個人在配合上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天京事變後,陳玉成和李秀成共存的時間裡,兩個人在配合上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歷史笑春風2019-08-29 18:42:11

我是歷史笑春風,謝謝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太平天國在金田起義後,一路轉戰,最後直下金陵,在南京建立了政權。隨後北伐西征,擴大勢力。在1856年4月和6月,先後擊潰了圍困天京的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勢力達到頂峰。但是可惜的是,由於內部矛盾,太平天國發生了令人痛心的天京事變,大批太平天國的骨幹在內訌中喪生。太平天國的形勢急轉直下。石達開在不久之後,又帶領軍隊出走,使得太平天國的軍政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李秀成回憶這個時候說道,石達開將合朝好兵將盡皆帶走。在這個危急時刻,洪秀全重新設立了五將制度,授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韋志俊為右軍主將,蒙得恩為中軍主將兼正掌率,掌理朝政。

天京事變後,陳玉成和李秀成共存的時間裡,兩個人在配合上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在這個時候,陳玉成的實力遠大於李秀成,陳玉成經常幫助李秀成作戰。雙方的配合還是很默契的。1858年八月,陳玉成和李秀成在安徽徐州烏衣鎮大敗清欽差大臣督辦江北軍務德與阿及清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勝保兩軍。第二天,進到江蘇江浦縣小店鎮,擊敗江南大營救兵,直下浦口,攻破江北大營,打通了天京北岸交通,取得了浦口大捷。

十月,雙方密切配合,又取得了有名的三河大捷,給了湘軍沉重打擊,穩定了當時的嚴重局勢。當時曾國藩湘軍乘太平軍大軍東調,皖北空虛,來犯安徽,連陷太湖、潛山、石牌、桐城、舒城,分為兩路,一路進攻安慶,一路進攻三河要塞,

圍奪廬州。三河守將告急。陳玉成率軍從六合星馳回救,李秀成軍也隨後繼往。兩軍軍趕到三河鎮,大敗清浙江布政使湘軍大將李續賓,殲其全軍,李續賓自縊死。曾國藩哀嘆道,“三河之敗,殲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頓壞,而吾邑士氣亦為不揚”。可見對湘軍打擊之大。後兩人又一起打破了江南大營,乘勝奪取蘇南富庶之地,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雙方勢力的擴充套件,隱藏在背後的矛盾也慢慢顯現出來。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後,楊秀清一死,整個局勢失去了控制。太平天國失去了統一的指揮管理,被迫採取瞭如同封建社會采邑制一樣的制度。那就是誰打下的地方就是誰的地盤,別人不得插手。這樣,陳玉成和李秀成在戰爭中就各有私心,影響了戰爭的局勢。

比如說,在制訂攻打江南大營以及之後的戰爭方針的時候,陳玉成和洪仁軒就指出上游的重要性,而李秀成因為那不屬於自己的屬地,只把眼睛盯在江浙一帶上。而陳玉成也垂涎江浙富庶,攻打江南大營主動來援,企圖佔有一席之地。以至於安慶被湘軍輕易包圍。

天京事變後,陳玉成和李秀成共存的時間裡,兩個人在配合上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在安慶被圍後,太平天國制訂了圍魏救趙之計,讓陳玉成和李秀成分路合取武漢。可是李秀成只顧一路擴張實力,收編部隊,耽誤了時間,使得陳玉成功敗垂成,只得在安慶硬拼。

在李秀成失期之後,便一心回江浙經營自己的領地,不以安慶為重。在祁門遇上曾國藩的大本營,曾國藩嚇得寫下遺囑,可李秀成卻不顧而去。這些做法都使得太平天國的局勢越來越糟。最後安慶失守,陳玉成也被苗霈霖出賣犧牲,整個上游落入湘軍之手,使得天京直接暴露在湘軍的面前。

李秀成到這個時候才追悔莫及。隨著天京的陷落,李秀成也被俘身死,整個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陳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兩根頂樑柱,他們一個擅打硬仗,一個擅長謀略。他們兩人互相密切配合,就可以給敵人沉重打擊,穩定局勢。可惜到後期,太平天國的中央控制能力已經毀壞,兩個人各自為戰,最終都走向了失敗。

我是歷史笑春風,喜交往,愛朋友,希望能夠和大家共享歷史的樂趣。歡迎關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