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坐在七樓釣小魚2021-08-28 15:44:08

方孝儒是一個有骨氣的人,跟愚蠢沒有關係。

他的慘死說明封建專制是多麼的殘酷,沒有人性。明朝雖然不是外族統治,但是皇帝對老百姓的欺壓,對臣子的迫害也是不擇手段,非常殘忍的。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龍貓2222222021-08-24 20:50:43

如果不是靠這些所謂的“蠢”,不是靠那些懷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的人的犧牲。恐怕今天我們很多人都不會倖存於世。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沈見之2021-08-25 07:10:35

正是有一大批這樣的“蠢臣”,才造就了中國人不屈的氣節。先不說他所為之事是否正確,單論為自己的信念不惜一切,就值得人們景仰。

你所謂“蠢臣”如陸秀夫、史可法、文天祥,地位如何?而“聰明人”洪承疇、吳三桂又如何?

既然這麼提問,你一定是聰明人。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春色闌珊2021-10-04 23:07:29

方不只愚忠,更是殘忍!他為了成就自己一個人的名節,讓800多位無辜的生命為之殉葬!他自己說得倒是輕巧!這800多位無辜的生命在他眼中如同草芥!這種行為無異於“草菅人命”,為了成就自己的虛名,你可以自己一個人犧牲!不應該讓那麼多無辜的生命為你殉葬!這種行為不值得表彰!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吾思無邪12021-08-27 11:04:09

信仰一旦建立,很難改變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星新22021-08-25 10:44:47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不想說什麼。

他的慘死倒是真能說明一些問題。馬爺說過: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從朱棣株方孝孺十族來看,真能說明一個道理,解釋一個千古之迷。箇中緣由,大家細細想一下,應該能明白。

我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想和任何人抬槓,只是喜歡邏輯推理。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同年即位。大家要知道,朱棣起兵的名義是靖難,清君側,並不是要推翻建文政府。現在藩王擁兵入城,燕王上位,其實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好在建文自己玩"失蹤",這對於朱棣真是最好的結果。

朱棣沒有殺建文,所以沒有犯上。

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也談不上篡位。

建文失蹤也符合朝中文武百官的利益,王位上坐的還是他們朱家的人,拜誰不是拜?沒有改朝換代,我還是領那個俸祿,當那個官。

但唯有方孝孺不認同朱棣上位的合法性。

朱棣讓他寫即位詔書,其實是給他一個改換門庭的機會。但方孝孺只寫了四個字:燕王篡位。

這四個字把建文失蹤帶來的好處吹得一乾二淨。

大家來庭辯一下如何,論題是:"即然建文失蹤了,那麼燕王算不算篡位?"

真理不是越辯越明嗎?朱棣又沒殺建文,怕什麼?

可惜,不能辯,即然不辯,就只能殺了欲辯之人。殺了欲辯之人猶未可,還要封天下之慾辯之口。

這就是那個殘存的道理。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重甲強弩長槊遊騎兵2021-08-30 11:42:00

首先,方孝孺蠢嗎?

並不是。

在靖難之役中,方孝孺實際上提過很多建設性意見的。

比如建文三年(1400年),燕軍攻掠大名府。朱棣聽到齊泰、黃子澄已經奔竄的訊息,-請求朱允炆命盛庸、吳傑、平安諸將停止軍事行動。方孝孺建議:“燕軍長期駐紮在大名府,天氣暑熱降雨,他們應該會不戰自疲。火速命令遼東諸將進入山海關,進攻永平府,真定府諸將過盧溝橋直搗北平,燕王他一定回軍救援。我方以大量軍隊追隨燕王之後,可以取得擒拿他的結局。現在他的奏事文書恰好送到,應暫且給以答覆,文書往返時間超出一月,就會使得他的將士心 意懈怠。我方商定合擊的態勢,進而消滅燕軍,就不會很費事了。”朱允炆表示贊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詔書,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巖乘車馬疾行,答覆燕王,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讓他罷兵迴歸自己的屬地。又寫下傳佈的諭旨數千字交給薛巖,拿到燕軍之中,秘密散發給眾將士。

這裡方孝孺設的是前後夾擊之策,意思是一面對朱棣好言相勸麻痺他,一面在他手下將士中宣揚建文帝的政策來亂朱棣的軍心,一面調集關外軍隊入關與朝廷軍隊前後夾擊。

可薛巖到達之後,卻將宣諭藏了起來,不敢分發燕藩將士。見到朱棣之後說:

“只要殿下早上放下武器,拜謁孝陵(朱元璋陵寢);皇上晚上就會下令撤去軍隊。”

這就好比兩個山寨火拼,甲方覺得拼不下去了想講和,結果乙方說:“行啊,只要你一個人過來給勞資磕三個響頭,勞資就不打了!”

聽聽,這是和談說的話嗎?

結果朱棣怒斥薛巖,說是在欺騙自己。

後來的事也證明了,薛巖就是個二五仔。

建文三年(1400年)五月,吳傑、平安、盛庸派遣軍隊擾亂燕軍糧餉運輸線。朱棣又派遣指揮武勝到朱允炆面前,伸訴以前的請求。朱允炆想要應允,方孝孺說:“此時若停止軍隊作戰,以後就難以再次凋動集中了,願皇上不要被燕王所迷惑。”朱允炆便殺了武勝來,拒絕朱棣的請求。

應該說方孝孺的建議不算錯,此時朝廷軍隊騷擾朱棣糧道,處於攻勢,朱棣這招不過是緩兵之計,不用理會。

但是朝廷軍隊太不給力。不久,燕兵搶掠了沛縣,燒燬糧船。這時候,討伐河北的軍隊疲乏無功,而德州運送糧餉的道路又被斷絕,方孝孺以此深感憂慮。由於朱棣的世子朱高熾性情仁厚,他的弟弟朱高煦則狡獪譎詐,又得到朱棣的寵愛,曾想奪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謀劃用計策離間他們,造成他們內部變亂。於是將這一建議稟報朱允炆,派遣錦衣衛千戶張安攜帶著有皇帝璽印的書信,前往北平賜予燕世子。世子收到書信沒有啟封,連同張安一起送往燕王軍前,方孝孺的離間計謀無法實行。

這時,方孝孺還把握住了朱棣勢力內部的最大矛盾引爆點,想讓朱高熾朱高煦哥倆自相殘殺來讓朱棣後院起火。可惜被識破沒有成功。但後面的事情也證明了方孝孺對朱棣內部矛盾看得很準。

最後朱棣兵臨江北,方孝孺認為朱棣軍隊不善水戰,建議割地拖延到南方水軍募集了在長江上決戰。

但是朱棣沒上當,加上朝廷水軍將領也是個二五仔,不戰而降,南京陷落。

最後方孝孺被捉,不願妥協而慘死。

這裡要說的是所謂誅十族並未見於明史,只在明末和清朝有記載。

很多人說方孝孺愚蠢,認為他愚忠,認為朱棣是明君,效忠也不妨。

但是,古代臣子最高標準就是忠君愛民。君被推翻對臣子來說就等於亡國。亡天下和亡國這個理論是在明末才出現的,況且這裡面也把國當成當權者所有。

試想,一個臣子誓死不當亡國之臣,何錯之有?

況且朱棣靖難之役時候多有屠城的殘暴之舉,方孝孺從他屠城的舉動裡只能看出他是侯景之流,是暴君,怎麼能看出他是明君?

我們分析歷史人物只能放到當時的歷史情景中去分析,以今度古,大謬也!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非孟勿擾2021-08-24 21:01:15

方孝孺死得太慘。至於是否蠢,因為他是認為建文帝已經投火自盡,他是以死殉節,還不能完全認為是蠢。至明代,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大放光彩,誕生了劉伯溫、李善長、方孝孺、解縉、于謙、張居正、海瑞、楊漣、左光斗、史可法等一大批正統儒家士大夫,把中國封建文明推向高峰!我們今天要繼承儒家學說,修練有為,真正做到治國齊家平天下。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聰明的小龍女2021-08-24 20:57:14

方孝孺不是歷史上第一蠢臣,只是歷史上又一個愚忠而死的明初忠臣。他的慘死只說明瞭又一個明朝忠臣因明朝皇權鬥爭而死。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good12962021-11-08 19:02:24

讀書一定要聯絡實際,聯絡社會,盡信書不可!8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幸福微風rP2021-08-25 09:16:48

有原則的人精神太強大了!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戰天下0002021-12-30 15:56:22

這是頂級品質,骨氣,氣節,忠貞不二!死有何惜,氣節而已!萬古流芳!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跨越世界夢未成2021-08-25 09:08:42

方孝孺這樣的人,適合做學問,不適合從政。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禾呈文2021-10-05 17:36:21

就是一個書念太多的念出毛病的人,孔子的後人就很機靈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村民二小牛2021-08-25 08:25:50

對於個人來說是蠢 自己丟了性命還連累很多族人學生 對於整個讀書集團來說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 作為榜樣作為指路明燈是多麼的高貴。 社會需要這樣的人 時代需要這樣的人 傳統需要這樣的人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沸騰的v生活2021-08-25 07:23:48

我們成為四大文明古國沒有文明中斷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些愚蠢的衛士。還有一些舍小家保大家的死心眼的人守護者。

我們該指責嘲諷他們還是歌頌讚揚他們呢?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白切狗肉2021-08-31 07:43:59

老祖宗雖然蠢但有氣節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虛雲無極帝2021-08-31 06:20:54

不要犟,要懂得變通,有時不必要和敵人死扛,先儲存實力。

方孝孺算不算曆史上第一蠢臣?他的慘死說明了什麼?行者2021-11-05 10:22:14

方孝孺自幼熟讀儒家經典,長大後跟隨宋濂讀書,如此儒學就成了他終身的信仰。儒學,尤其是理學中的大義名分、正統論,也就成了他忠於建文的原因之二。

1382年,方孝孺就被明太祖召見,他行為得體、回答得當,深受明太祖喜愛。此後雖然太祖送方回家,但心中已經記下了他,太祖曾對太子朱標說,方孝孺有才且正直,你應該用他到老。很明顯,太祖是想將方孝孺培養為朱標朝的重臣。到了1392年,方孝孺被授予教授職銜,算是進了體制。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繼位,方孝孺被召入京城,充當建文身邊的貼身顧問,建文事事都找方孝孺商量,雖然方的職銜不過就是個侍講學士,但憑藉和皇帝朝夕相處的近水樓臺之便,實際影響了建文帝決策。這樣太祖、建文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也就成了他忠於建文的原因之三。

三、方孝孺改革和儒學信仰

建文時期面臨的頭等大事有二:一是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土地兼併出現,二是朱元璋分封的諸王憑藉封地擁兵自重,成了建文的心腹大患。

建文帝

對於讓建文頭疼的兩大問題,建文的首席顧問方孝孺將二者畢其功於一。方孝孺從儒家經典中找尋痕跡,最終發現了井田制,他認為只要把天下土地收歸國有,不準買賣,這樣本來是諸王的土地就成了天子的土地,諸王經濟基礎就被剝奪了,同時還限制了豪強兼併土地,減輕民間壓力,緩和社會矛盾,可謂一舉多得。於是復古井田制就成了建文新政的核心。方孝孺改革的另一內容是以《周禮》為基礎改革官職,內容還是老一套,給現有官職改名,以周禮的六官為新官職的名稱,內容和王莽改革類似。可以說建文新政的實質還是復古。

透過上面這些事情,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方孝孺對儒學的堅定信仰。所以可以想象儒學中的君臣大義、重義輕生自然也是方孝孺的信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朱棣靖難之後,面對朱棣的威逼利誘,方孝孺堅決不向朱棣低頭。

四、方孝孺之死

方孝孺這種單純復古的改革實際不能應對當時的局勢。在軍事上,一介文人出身的方孝孺,並沒有朱棣那樣沙場征戰的經驗,甚至方孝孺還是個天真派。當朱棣造反的訊息傳到南京,方孝孺居然不急不惱,接著和建文商量變法事宜。結果軍事上的失敗直接導致建文政權的滅亡。另一方面,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種不符合經濟發展趨向的復古行為甚至會適得其反。

1402年南京淪陷,建文失蹤,方孝孺被俘虜。朱棣正式入南京城前,朱棣的首席參謀

姚廣孝

叩馬請求朱棣,說“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一定要留方孝孺一條命。剛開始朱棣的確按照姚廣孝的要求做了。當時朱棣進入大殿,士兵將俘虜的建文大臣帶上來,《明史》說,當方孝孺上殿,朱棣“降榻”(離開座位走下臺階以示尊重),給方孝孺說盡好話,說只要方孝孺答應給朱棣寫一篇登基詔書,就給他高官厚祿。方孝孺聽罷,“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建文

《明史紀事本末》在這個場景下補充了一句話,就是在方孝孺拒絕草詔後,朱棣莽夫心理發作,大怒說你不怕死九族嗎。方孝孺說你就是殺我十族又“奈我何”。朱棣倔勁上頭,說十族就十族,就把方孝孺的門生故舊一起抓來充當第十族,這樣方孝孺十族一共873人被殺。按《明史紀事本末》說,朱棣手段極其殘忍,朱棣將方孝孺留在最後,每個受害者都得在方孝孺面前被殺,朱棣以此為樂,就想看看方孝孺的表情,最終“孝孺慨然就死”,時年46歲。

建文忠臣全部被殺稱壬午殉難

方孝孺被滅十族之事,歸根到底就是兩個倔人之間發生的矛盾,朱棣不願服軟,方孝孺又過分頑固。方孝孺的頑固源自他對儒學的絕對信仰。《明史紀事本末》說,殺十族的時候,方孝孺不屑一顧,表情毫無波瀾。因為方孝孺心中的儒學已經神聖化,為大義而死死得其所。王莽搞改革的時候,有一條是不允許濫殺奴隸,但他的二兒子卻無故殺死奴隸,王莽就將兒子處死。現在都認為王莽殺子是作秀,但仔細想想,如果把王莽殺子和他的儒學信仰聯絡起來就能明白他“虎毒食子”的行為了。可惜王莽、方孝孺二人都過分相信儒學,企圖把儒學勾勒的美好社會現實化,但這種只存在於遙遠的三代時期的社會,強行復制只能迎來一次次失敗。到了南明弘光時期,明朝滅亡在即,為了鼓動大家背水一戰,南明就把忠貞不屈的方孝孺追諡為“文正”,想讓大家以方孝孺為楷模,誓死抵抗。就這樣,方孝孺成了明朝生活年代最早、而被贈予諡號最晚的文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