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抬旗”到底是何意,是何等恩賞,為何如此難以獲得?

清朝的“抬旗”到底是何意,是何等恩賞,為何如此難以獲得?漢家二郎2019-07-14 13:28:37

抬旗,顧名思義,就是提高一個人的旗籍。在滿清,旗籍的提高也等同於身份地位的改變。清朝的八旗制度中,除了正黃旗,正白旗,鑲黃旗直屬於皇上,屬於上三旗之外,其餘的是下五旗。清朝後宮如果有後妃的母家屬於包衣漢姓的,則需要將其抬旗。

清朝的“抬旗”到底是何意,是何等恩賞,為何如此難以獲得?

抬旗,是清朝政府改變皇親、貴族和功臣的旗籍,以提高其地位的一種制度。 抬旗有兩種,一種是將漢軍八旗抬入滿洲八旗。另一種是將滿洲八旗裡的下五旗抬為上三旗。抬旗入鑲黃旗滿洲的5家均為外戚(皇后和妃子的孃家),地位之尊不容置疑。抬旗入正黃旗滿洲的5家,有3家為外戚,2家以軍功,均為皇親國戚。 抬旗的一般物件主要是三種人:有大功的人,皇后和妃嬪的家族。 從康熙之後,不管是皇后(死後被追封的也包含在內),貴妃等,他們的孃家只要是在下五旗的,又或者不是旗人的,全部抬旗,進到上三旗裡面。

清朝的“抬旗”到底是何意,是何等恩賞,為何如此難以獲得?

抬旗是指提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制度。八旗裡有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這三旗直屬皇帝,其中鑲黃只有皇帝才能用。最有名的例子慈禧太后,其本家屬於鑲藍旗,之後掌權後抬入鑲黃旗。 清朝皇帝不僅給出身不好的後宮嬪妃抬旗,如魏佳氏(孝儀純皇后),原滿洲正黃旗包衣,抬旗為滿洲鑲黃旗。同時也是籠絡大臣的手段,如田文鏡原隸籍漢軍正藍旗,雍正五年抬旗為漢軍正黃旗。 再如年羹堯,康熙三十八年,年羹堯參加順天府鄉試時,其旗籍記載為鑲白旗陳繼範佐領,雍正帝即位後,將年氏一族在正白旗、鑲白旗及正黃旗包衣佐領下全體抬入鑲黃旗。 有抬旗就有削旗,比如曹雪芹,本家屬漢軍正白旗,後因剪髮,被削旗為民。漢軍出旗,部分漢軍旗人、下五旗旗鼓包衣、開戶人、抱養民子、旗下家奴被統治者大規模強令脫離八旗組織的一系列舉措。 因出旗之人均以旗內漢姓人丁為主,故而統稱為漢軍出旗。

清朝的“抬旗”到底是何意,是何等恩賞,為何如此難以獲得?誰主史海沉浮2019-07-13 18:38:54

抬籍就相當於現在的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落戶一樣,有如下好處:

一是科舉考試中大佔便宜

尤其是清初。雍正前搞滿漢兩榜。旗人在鄉試、會試中享有優待,只考翻譯(滿—漢)。

二是官路生涯中一路暢通

科舉本是選官的根據,但滿人當官不必透過科舉考試。乾隆時大學士60人,漢人25,旗人35,漢人全是進士,旗人只有4個。

三是社會保障上無憂無慮

國家向旗人發放奉銀祿米。

四是司法糾紛時享受豁免

漢人判徒刑一年,就得坐滿一年牢,而等罪旗人帶枷20天便可。漢人被判流放2000裡,旗人帶枷50天即可。

清朝的“抬旗”到底是何意,是何等恩賞,為何如此難以獲得?

清朝的“抬旗”到底是何意,是何等恩賞,為何如此難以獲得?君君視界2019-07-13 18:45:23

康熙帝之第四子胤禛即位後,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至雍正元年二月冊封貴妃之前,將原隸下五旗之鑲白旗的側福晉年氏一支,以及分佈於正白旗、鑲白旗及正黃旗包衣下的其他年氏家族成員全體抬入上三旗鑲黃旗。雍正三年年羹堯獲罪,除其於雍正二年青海戰場立功其子年興獲封的世管佐領被撤銷,年氏全族仍隸鑲黃旗。(署理廣東巡撫·布政使年希堯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奏摺)

雍正五年(1727年),正藍旗軍人河南巡撫加兵部尚書田文鏡,以政績突出,“命抬入正黃旗”(《清史稿》卷294,《田文鏡傳》)。所謂“抬”,即由低向高提升之意。抬旗乃是褒獎酬勞之舉,是旗員改變身份地位的一種重要途經,是一種顯赫的榮耀,獲此殊榮多由皇帝特旨或部議。

出旗

願意做普通百姓之旗人,可以脫離八旗組織,不再承擔八旗的義務,但也不再享受八旗的福利,即出旗為民。乾隆七年(1742年)釋出《籌漢軍歸籍移居諭》,諭曰:

“八旗軍自從龍定鼎以來,國家休養生息,戶口日繁。其出仕當差者,原有俸祿錢糧,足資養贍。第閒散人多,生計未免艱窘。又因限於成例,外任人員既不能置產另居,而閒散之人,外省即有親友可依,及手藝工作可以別去營生者,皆為定例所拘,不得前往。以致袖手坐食,困守一隅,深堪軫念。朕思漢軍其初非滿洲,有從龍入關者,有定鼎後投誠入旗者,亦有緣罪入旗與夫三藩戶下歸入者,內務府王公包衣撥出者,以及召募之炮手,過繼之異姓,並隨母因親等類,先後歸旗,情節不一。其中惟從龍人員子孫,皆系舊有功勳,歷世既久,自毋庸另議更張。其餘各項人等,或有廬墓產業在本籍者,或有族黨姻屬在他省者,朕意欲稍為變通,以廣其謀生之路。如有願改歸原籍者,準其與該處民人一例編入保甲。有不願改入原籍而外省可以居住者,不拘道里遠近,準其前往入籍居住。

此內如有世職,仍許其帶往,一體承襲。其有原籍並無倚賴,外省亦難寄居,不願出旗仍舊當差者聽之。所有願改歸民籍與願移居外省者,無論京外官兵閒散,俱限一年內具呈本管官查奏。如此屏當,原為漢軍人等生齒日多,籌久遠安全計,出自特恩,後不為例,此朕格外施仁原情體恤之意,並非逐伊等使之出旗為民,亦非為國家糧餉有所不給。可令八旗漢軍都統等詳細曉諭,仍詢問伊等有無情願之處,具摺奏聞。”(《清高宗實錄》卷164,乾隆七年四月壬寅)

清朝的“抬旗”到底是何意,是何等恩賞,為何如此難以獲得?O鹹魚O2019-07-13 18:34:12

抬旗的一般物件主要是三種人:有大功的人,皇后和妃嬪的家族。